文|鄧浩志
本文字微微長,分七個部分,分別為:
1、 引
2、 面的測評標準
3、 測評過程和結果
4、 云吞和湯底的比較
5、 全廣州云吞面的排行榜
6、 廣式云吞面的周邊
7、 尾聲
引
今天不聊房地產,聊一聊云吞面。為什么會說這個呢?是因為我對云吞面還真有點研究。說來話長,記得我?guī)讱q的時候,就隨奶奶到連新路雨帽街的連新面家吃云吞面,這應該是30多年前的事了。當時吃上一筷子,有一種驚為天人的感覺。用現在的網絡語言表達,就是好吃到想哭……

廣東的云吞面,不是面條加上幾個餛飩,而是有特指的面(我們以前叫銀絲蛋面,現在習慣叫竹升面)然后加上云吞和特定的燙頭構成的,它是廣東諸多小吃當中最有代表,流傳最廣,至今仍歷久彌新,不斷升級的眾多小吃中的一款。
每當我長期出差在外,或者出國旅游一段時間,回到廣州之后,我通常要吃上幾樣粵菜代表,小吃就有云吞面、布拉腸,菜式就有燒鵝,燒肉等。由于這幾款特別喜歡,所以都有點研究,都吃了N家著名的店家。那今天呢,就先跟大家談談云吞面,其他幾款如果有時間再和大家聊。
廣州市但凡能叫得上號的有點名氣的云吞面店,我多數都親自去嘗過。比方說,網絡知名度極高的寶華面店、歐成記、吳才記、竹園竹升面、麗的面家等。也有已經實現連鎖化經營的第壹面,三友面家、巧美面家。也有堅持家族傳承的力強面家、孖寶面家、竹園竹升面、婆婆面。更有這么多年還是獨此一家的老字號,連新面家、堅記面店、惠西面家,漢記云吞面等等。我到底試了多少家有名的面館呢?沒仔細數過,反正大眾點評云吞面排行榜,前100位,絕大多數我都吃過。100開外我也吃過不少,這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排名有不靠譜的地方。除了廣州,珠三角范圍內名氣比較大的面店我也吃過,比方說香港的麥梗記,何洪記佛山的應記等等。

面的測評標準
前段時間我一口氣買了6家,我認為出品都還不錯的,云吞面店家的面,回家進行了一次橫向測評。隨手發(fā)了個人社交媒體,誰知道引來一堆評論,于是我決定寫下今天的內容。之所以買回家自己煮,是因為必須在同一個時間,同一個湯底下進行橫向測評才能評出個道道來。這6家店分別都位于海珠區(qū),我都吃過N多次了,分別是袁記云餃,三友面家,力強面家,自造竹升面,孖寶面家,永記小食店。
這一次把這6家面店的面放在一起,一頓連續(xù)吃了6家,每家吃約一兩的量,基本算把云吞面這個道道給理清楚了。先強調一下,能入我測評的面店基本都不差。面條爽,這個已經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了。所以我們必須在更高維度下進行比較。也就是說,除了面條具有彈壓的“爽”之外,還要關注它是否有“脆”的口感;不能“侲”(就是太硬);會不會粘牙;泡湯里時間長會不會“爛”(變成一坨);面身滑不滑溜等幾個維度進行測評。

把所有面擺在一起的時候,其實立馬就能感覺到顏色上的巨大差異,有些黃色更明顯,有些顏色偏淡,還有些表面有一層白色的粉。有說法,竹升面的制作是不加一滴水的,純粹用鴨蛋和面粉,然后壓成面餅再切成面條的?,F在后來由于鴨蛋沒這么多,很多商家都用雞蛋和面,至于加不加水呢?多數店家其實還是加水的。很早之前我看網上有測評說某家云吞面的面能夠吃出蛋的香味,回去后我反復仔細嘗過幾家,這沒有一家能感受到所謂的蛋香。反倒是堿水味有輕有重,至于這個堿水味的輕重,除了和面時候加堿多少外,還會受戶外放置時間長短有關,就是傳統(tǒng)所說的“走堿”,新面做出來,放置時間不夠,堿味也特別重。所以云吞面香氣和口味也是測評的一個標準,但主要聚焦在有無堿水味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評鑒,至于顏色黃一點,淡一點,我是吃不出蛋的味道,所以不列入測評項目。
測評過程和結果
經過一番比較,我個人認為以下6款面基本上可以分四個檔次。
袁記云餃,還有三友面家,這兩家的面也相對普通,不能煮太久,30~40秒必須起鍋,否則的話就會一坨,不爽了。面出來后要趕緊吃,泡湯時間長了也容易成坨。是因為面身整體緊實感稍微差一點。總體感覺粉多,蛋少。當然這兩家比較標準化,品質穩(wěn)定,而且12~14塊錢一斤,日常吃是完全OK的。但如果拿去做橫向比較的話,就比不上另外幾家更頂級的了。
稍好一點的是永記小食店。也算老字號,在沙園市場里面,輻射周邊客戶。這店早餐午餐時間永遠在排隊,網上評價也非常高。但一橫向對比,問題就出來了。這家比上面兩家的面更爽,更滑溜,但是面會粘牙,而在這個感覺非常突出。這也是它比較突出的弱項。
更好的是知名度很高的力強面家、孖寶面店。這兩家在海珠區(qū)都有幾個分店,屬于典型的家族式小吃店。兩家店的面條的爽的程度,在廣州市都是第1流的,而且都不會粘牙,口感也算滑溜。但力強有個最突出的問題,就是面肯定會形成一坨,散不開。這就非常不利于它吸收湯汁。哪怕你用筷子夾幾條面,往上一扯,整坨面都會被拉上來,這個問題也只有他們一家有,至于為什么我想不到。這種面做湯面還好,如果做撈面,就根本化不開。
孖寶的面,應該是全廣州最爽的,也是最耐煮的?;旧媳绕胀娴甓嘀蟪^一倍,也是爽的,在湯里面泡久一點也影響不大。不過,那天我買的是他們昌崗路內家,當天的面有點粗,所以特別爽,爽到有點“侲”的感覺。所以煮面,掌握自己面的特性,把握火候非常重要。其實云吞面的面條粗細跟他們的面刀調的關系程度有關,可能這次剛好調寬了,以往我吃其他媽寶面店都是比較細的。
自造竹升面綜合排名第一。還有一個指標就是表面滑的口感,就是表面顆粒度的細致。在目前6款面當中,我認為第1名的就是自造竹生面,據說這家店其實也是跟竹yuan是同一個家族的。在所有項目測評當中,這家的面是又爽,又滑,又耐泡,也不粘牙,也不一坨,也不“侲”,堿水味也不重。
云吞和湯底的比較
好了,看完上面的內容,大概對云吞面的面有了一個測評的標準,那我們把這個標準放到全市的其他的云吞面店的面進行排序。不過剛只說了面,還有云吞,還有湯底沒有說。
廣州的云吞都不咋地。坦白說目前廣州市的云吞面面店的云吞都不咋地,總體呈現幾個特征:第一皮厚;第二肥肉太多,膩,3:7這是個傳統(tǒng),但現代人講究健康,不太喜歡肥肉;第三云吞沒幾家是切肉的,而是絞肉機絞的,結果肉餡要么是一坨肉泥,要么就是攪成有點條狀的再加肉泥。這跟傳統(tǒng)的切肉太耗時有關,畢竟現在都工業(yè)化了。第四點,就是喜歡加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,比方說蟹籽、蝦籽、鮑魚等等,以此抬高身價。但我認為傳統(tǒng)的切好的云吞,應該是純鮮肉的,皮薄,個小,一口一個,有肉粒口感的餡,當然按現在標準,也別太肥。如果拿以上標準衡量,目前廣州市多數的云吞都不太好,光皮薄就能刷下超過7成的云吞點。
哪幾家最好呢?我認為力強系是最好的,他們家的云吞幾乎就能做到我上面所說的幾點。
最后是湯底比較。傳統(tǒng)是豬骨、大地魚、蝦米火腿骨之類的。但有個大問題,很多傳統(tǒng)老字號面店的湯底非常不穩(wěn)定,時而濃郁,時而寡淡,這和非標準化運作有關。師傅心情的好壞有時候決定了出手的輕重。但在這方面,連鎖云吞面店,湯頭基本保持得比較穩(wěn)定,所以第壹面,三友面家這些連鎖店的湯頭基本上比較有保障。不過還有個問題,又有大家都追求香濃的口感,吃完之后,總得使勁喝水。味精是少不了的。
最后還有一點很關鍵,就是有沒有點一些豬油,這當然不是一般的豬油,是煉過,并加了其他的味道的,所以有些老字號面店,你總能吃出一股特別的香氣,這是廣東云吞面獨特的識別符號。而新店多數是不用的,或沒有掌握如何練豬油,或出于健康的考慮……
全廣州云吞面的排行榜
根據衡量標準,我公布一下自己吃過的,廣州面店的進行推薦給大家參考。排名不分先后,只分級別,統(tǒng)一檔次水平接近,但特色可能各不相同:
第一檔,本地最高水準,面云吞、湯、穩(wěn)定性都必須ok:
竹園竹升面、竹林竹升面、麥奀記、麗的面家;

第二檔,片區(qū)最高水準,和第一檔比,或缺了一項,或少了穩(wěn)定性:
力強系面家、自造竹升面、孖寶系面家、寶華面店、容意記傳統(tǒng)竹升面、堅記面店、興興旺,第壹面;
第三檔,日常不錯級別級別,必須好吃且價格不貴:
吳財記、同福路牛腩面店(無招牌)、三友面家、永記小食店、黎氏面家、愉園美食、袁記云餃、婆婆面、惠西面家、純興面、燊意美食、連新面店、樂園面店、豐健面店、巧美面家……
第四檔,徒有虛名,在大眾點評排名靠前,但根本不值得試:壹J面館、歐C記、一F記……
不入流的第五檔我就不寫了。
在大眾點評靠前,但沒有入我這名單的,有三種可能:
1、 口味還算可以,但偏日常,但價格卻不菲;
2、 口味實在一般,但知名度也一般;
3、 知名度較高,但我沒有試過;

最后,推薦特色必試品類,主打一款非云吞的網紅產品,大眾所認可:
堅記(伊面)、自造竹升面(炸醬面)、同福路無招牌面店(牛腩面)、瑩峰美食店(牛腩豬手面)、吳財記(錦鹵云吞)……
廣式云吞面的周邊
1、 最好有廣式服務:所謂廣式服務,就是老板態(tài)度多數是惡劣的,服務差,動不動還罵客人等等。用粵語說,就是“臭口臭面”,像得罪了他一樣。但他們的店總是排隊的,這些點,一定是憑口味取勝的。就像韓紅,你一看見她身材,就知道唱歌好聽。比較經典就是同福路的無名牛腩面;

2、 必須是破舊的門店:我就幾乎沒有見過門面豪華的面店有正宗,好吃的云吞面(除了來自香港的個別品牌),感覺是擅長做營銷的老板都不擅長守住傳統(tǒng)技藝嗎?
3、云吞面必須下韭黃,放蔥花的,你可以立馬走人。這不是好不好吃,口味如何的問題,這是傳統(tǒng)。必須的。
4、最好有寬面提供。現在多數店家提供的是細面,而只有真正傳統(tǒng)老店才提供粗面。說實話,粗面沒有細面口感好。但有粗面,代表了傳統(tǒng)與傳承。
尾聲
吃這東西很主觀,我喜歡的你未必喜歡。另外還有一個測不準原理的真理,就是店的穩(wěn)定性很難評估,可能我去的那幾次,它都剛剛表現得恰如其分。而我的穩(wěn)定性,可能也很難評估……所以,我只是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方向,畢竟我吃了這么多,大家可以跟著去試一下。
好了,就此打住。強調一下,本文沒有收取任何廣告費,純屬個人觀點。當然,想打廣告的也歡迎聯系我,哈哈哈哈~~
好了,這篇文章的內容發(fā)貨聯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(chuàng)業(yè)感興趣,可以添加微信:80709525 備注:發(fā)貨聯盟引流學習;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,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(zhàn)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