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巴巴的貨源,阿里巴巴的貨源質量怎么樣?

12月初CPSM交流群某群友提了一個直擊采購靈魂的專業(yè)難題,小伙伴們各抒己見,直接且真實!現整理如下,不留遺憾,供更多采購業(yè)內同仁思考。


文|虞老師


01 采購專業(yè)難題


請問群里有談判高手可以指點一下嗎?那種數量不多但“只能在他這里買”的原廠供應商要怎么把價格談下來呢?感覺就是“一家獨大”,隨便就漲價30-50%,你愛要不要……當然我還必須得買


(嗯,這味道聞起來跟過去的供銷社是不是似曾相識呢?!沒得選,僅此一家,愛買不買。)


其實這真的就是“死路一條”!但郁悶的是公司用那種所謂的“年度采購市場材料增長率”來給你計算損失,然后讓你解釋!30%和1.2%根本就是兩個宇宙的差距!


最氣人的是突然要求漲價30%,而且說只能維持半年,這種就叫不講武德吧。


想問問大家有沒有類似談判成功的經歷,還是說基本都是任供應商為所欲為?




02 各抒己見供參考


CPSM交流群小伙伴們非常積極熱心地奉獻了自己的寶貴意見:


(1)沒辦法;讓供應商給出成本和加價率計算明細


(2)尋找或者培養(yǎng)替換供應商

[提問題的群友:這個行不通,零件必須是經過批準的,而且類似專利技術那種。]


(3)那就畫餅吧,否則人家為啥要聽你的訴求


(4)準備內部解決方案,其他降性能的替代方案

[提問題的群友:設計部不會為了這點損失就更改方案。]


(5)博弈,告知供應商價格昂貴,我們可能要降性能,尋找替代方案


(6)國產化


(7)寫特殊采購申請報告,簽到老大


(8)找領導,這種事情不要自己扛


(9)任供應商去吧,以后再找機會修理他


(10)把戲做全,讓老板知道你盡力了就可以了


(11)查行業(yè)報告之類的,或者找友商同行


(12)觸角伸長一點,通常研發(fā)更清楚國內哪些供應商能做


還有群友建議:請吃飯?拉關系?其實也是辦法之一,甲方乙方的位置是經常調換的,面對不利的局面,采購放低身段,同供應商拉近關系,往往能解決問題。


還有群友調侃:換工作吧,這……,扎鐵了,老心!


虞老師的思考:

首先,評估采購金額、漲價金額,太少或太小,沒必要折騰。努力嘗試降低漲幅,最后申請采購審批,以最小的時間精力解決,相信上面的大老板們也不會為了幾百乃至幾千美金為難一線采購!


采購需要隨時提醒自己注意ROI 和TCO,ROI即Return On Investment,投入與產出是否成正比,是否值得去做;而TCO即Total Cost of Ownership,總擁有成本,不能單單看購買價格,還要關注采購前期與采購前期相關的所有成本費用。


其次,采購與供應商也是一個江湖,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,別看今天蹦得歡,小心以后拉清單(替換掉)。從事采購職業(yè)一二十年,此類案例屢見不鮮。當然也有很想替換掉,但受限于技術要求、需求量等限制,也有換不掉的,要有平常心對待。


- END -

好了,這篇文章的內容發(fā)貨聯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(chuàng)業(yè)感興趣,可以添加微信:80709525  備注:發(fā)貨聯盟引流學習;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,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(zhàn)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!

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
您可能還會喜歡:

發(fā)表評論
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(fā)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