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人有三急“餓急、困急、排泄急”,每一天我們的身體都會產生超過1.5公斤超排泄物。按照這個量來算,我國14億人口一年一天就能產生超過200萬噸排泄物,一年產生超過8億噸的排泄物。你知道這些排泄物都去了哪里嗎?

排泄物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,就會迅速累積起來,讓我們生活的環(huán)境臭不可聞。以前在農村,人們會把人和動物的排泄物收集起來,經過處理以后變成農家肥給田地施肥,很好的解決了排泄物的問題。古時候缺少化肥,用排泄物處理成的農家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,所以那時候會有專門的人推著糞車收集排泄物,甚至有人靠著倒賣城市里的糞便謀取利益。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擴張,這種方式已經很難解決城市產生的大量糞便了。

中世紀的歐洲,當時一些城市規(guī)模已經非常龐大,已有的排水道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需求,所以當時的人們干脆把排泄物倒在大街上。當時的巴黎市民在傾倒排泄物之前,會爬上樓頂大喊三聲,然后就往街上倒,街上的行人稍不注意就會被潑一身,所以他們不管什么天氣都要打著傘走路。哪怕是皇宮城堡,他們的廁所也都是直通樓下沒有任何收集處理,當時的盧浮宮外,是堆積成山的糞便。

有學者這樣評價當時的巴黎:“如果你能忍受巴黎的惡臭,你就能忍受一戰(zhàn)的毒氣彈”。正是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法國人才發(fā)明出高跟鞋和香水。
新中國成立之初,我們也同樣面臨著糞便的困擾。當時我國大多數城市的現代化水平還比較低,很多人家還是在使用旱廁,有些家庭則是使用糞桶把排泄物收集起來,然后倒到河里。當時的管理部門意識到,如果糞便沒有得到妥善處理,我們的環(huán)境很快就會惡化,而且還會滋生蚊蠅傳播疾病。

正好此時農村正在熱火朝天的大搞生產,加上我國當時化肥的生產能力還非常有限,所以城市產生的這些糞便成了田地最重要的肥料。也就是在那個時期,我國開始在農村地區(qū)興建沼氣池,把收集起來的糞便集中到沼氣池里。不僅可以用來生產沼氣,產生的肥料還可以加以利用,可以說是一舉兩得,既解決了糞便問題,還變廢為寶發(fā)展了農業(yè)生產。

改革開放以后,沖水廁所開始慢慢普及,傳統(tǒng)的糞便收集處理方式也逐漸被淘汰,城市糞便的處理又贏來了新的變化。
隨著我國化肥生產能力的提高,化肥對莊稼產量的增加要比有機肥快得多,于是農村地區(qū)使用有機肥的越來越少。同時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,所以之前處理城市排泄物的方式逐漸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先進的處理方式。

一座小區(qū)在設計建造之初,首先要在小區(qū)的地表下或者附近修建一座化糞池,每家每戶都有排污管道直通化糞池,用來收集小區(qū)里的糞便。當我們按下馬桶的按鍵以后,產生的糞便就被送到這里。這里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池子,而是有著一級厭氧室、二級厭氧室和澄清室三級結構。

經過化糞池處理以后,糞便會被分成兩層,上層是糞液,糞渣沉淀在下層。糞液經過城市的排污管道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,糞渣則會被吸糞車收集起來送往肥料廠集中處理。后來在城市排泄物中,出現了垃圾,這些垃圾光靠化糞池是搞不定的,所以90年代以后處理糞便需要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配合完成。

沉淀的糞渣被吸糞車拉走集中處理,糞液則進入城市排污系統(tǒng)來到污水處理廠,在這里會將這些糞液混合城市污水集中處理。污水處理廠會首先使用一種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處理污水,這些微生物會重點分解利用其中的有機污染物和雜質,然后再經過復雜的工序進行處理。根據相關規(guī)定,處理完成后的污水,在排放的時候要根據排放地區(qū)的不同,執(zhí)行不同的標準,以降低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太空飛船上,專門的儀器設備處理過的污水可以直接喝,但是在地面上,絕大多數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設備遠遠沒有飛船上的先進,這些工廠完成凈化排放出的水并不能直接通到家庭使用。污水處理廠處理完的水被叫做中水,可以被用來農業(yè)灌溉、園林綠化灑水、洗車、城市噴泉,但不可以直接飲用。只有在經過大自然這個天然的過濾系統(tǒng)過濾以后,才變成居民可以喝的水。所以,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水都是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,或者是被市政加以利用,是絕對不會直接通往老百姓家中的。

可見,如果沒有完善高效的處理方式,我們每天產生的糞便都是一個大問題。為了滿足14億國人的需要,我們已經建立了世界規(guī)模最大,配套設施最完善的排泄物處理系統(tǒng),為我們的生活質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。
好了,這篇文章的內容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(chuàng)業(yè)感興趣,可以添加微信:80709525 備注: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引流學習;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,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(zhàn)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