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產品迎來了發(fā)展時期

  • 更新日期:2016-07-22
  • 查看次數:1579
  • 點評次數:0
  • 編輯寄語:

加入18種網絡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群,學習操作小項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 備注:小項目!

詳細介紹

據阿里研究中心《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(2012)》提供的數據,2012年在阿里的平臺上包括B2B和淘寶上面,涉農網店數量在提升,其中做農產品交易的網店已達26萬家,涉及農產品的商品數量超過了1000萬種。阿里巴巴各平臺在今年年初時預計,2013年農產品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。京東商城、1號店等電商企業(yè)也紛紛在農產品銷售上逐漸發(fā)力。

但是,農產品網絡銷售是不是真的能給生產者帶來新的光明前景呢?地處偏遠地區(qū)的種植戶,他們生產的諸如藍莓、甜杏、大櫻桃之類的儲存期較短的農產品,是否能夠順利地通過網絡來實現銷售呢?日前,在由中國農業(yè)電影電視中心主辦、CCTV-7《每日農經》欄目承辦的“2013農產品品牌大家談——農產品的電商時代”活動現場,這些話題都引發(fā)了熱烈的討論。農業(yè)部市場信息司副司長張興旺、商務部電子和信息化司副巡視員聶林海、浙江大學教授胡曉云以及京東集團、阿里巴巴集團、北京新發(fā)地等名企高管都紛紛為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出謀劃策。

與會人士認為,如果客觀地回答這些問題,農產品電商時代的光明應該在未來的若干年后,甚至更遠。因為網絡銷售除了在某個電商平臺達成訂購協(xié)議之外,還要依賴于遍布各個產地的龐大的物流系統(tǒng)才得以實現。而物流,除了運力、倉儲和配送工人之外,還要依賴于發(fā)達并且暢通的道路。

而對于農產品網上售賣,目前受益最大的恐怕還是具有一雙慧眼的消費者。由于網上平臺能夠省去進店費、店面租金等硬性投入,表面上似乎經營者的成本會大幅度降低,但事實上,他們還會為產品銷售支付平臺費、宣傳費以及物流費用等軟性成本。當下網上銷售的農產品為了增強競爭力,多半會以比市場零售價降低幾成的辦法取得買家的青睞。所以從短期來看,網絡農產品銷售還是消費者的天堂,而商家是用滴血的代價期待未來遠期的收益。那么這個時間到底有多長,什么農產品適合電商平臺銷售?網售農產品的虧本期何時能夠峰回路轉?這些問題也是現場嘉賓們熱議的焦點話題。

而作為消費者,網購的低價也可能付出質量的代價。眾多農產品經營網站的一哄上馬,導致電商平臺像一個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農貿大集,使很多消費者難辨菽麥;而賠付的繁瑣,一直是一個涉及消費者利益的根本問題。這些一時難以解決的癥結,都給農產品電商銷售這一新興方式蒙上了層層霧靄。業(yè)界知名專家胡曉云認為,涉農網站過多過濫、網銷農產品低價競爭,最后受害的還是生產者。


相關資訊

“暫無相關資訊”

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
發(fā)表評論
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(fā)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